這次橄欖力團隊也跟著庶古文創員工旅遊,首次參加礁坑農村小旅行。新化區礁坑里由十個部落組成,具百年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特殊,而在新化社區發展協會有兩位靈魂人物,今天帶領我們的是靈魂人物之一理事長林清隆。
首先理事長直接送我們最屬於礁坑當地的見面禮-橄!欖!葉!,別以為橄欖葉只是葉子而已,聽理事長介紹,發現它好處可是多多呢~不但能預防多種病毒的感染,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更能增強身體能量!
(聽到橄欖葉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人人都手拿葉子視如寶)
光吃橄欖葉怎麼能夠了解,總得看看橄欖樹本人吧,走!接下來跟著理事長到橄欖山看看。下過雨的橄欖山格外涼快,在山裡頭吸收大自然能量之餘,邊聽理事長講解礁坑社區於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引進錫蘭橄欖廣植本社區,供應軍隊食用,故而得名橄欖山,如今橄欖樹仍結實纍纍。
(下過雨的天氣,讓橄欖山多了份雨後味)
(探索橄欖山開始!別忘了防蚊哦~)
(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
(是靈芝!這一斤可要一千二呢)
(礁坑綠鑽石出現啦!錫蘭橄欖)
在橄欖山還有一個特別的景點-假墓地道,聽到墓不要害怕,前面都加了”假”字,當然這是假的啦,理事長有趣的說,只要爬過墓穴,情侶能增進感情,凡人能身體健康。
(假墓地道標示牌)
(進去墓穴不要怕,記得開手電筒)
(礁坑三寶-錫蘭橄欖、麻竹筍與破布子,在一路上也都能看到)
參觀完橄欖山後,我們回到了礁坑國小聽考古學者邱水金老師如何保留文化遺產的使命感,邱老師分享了從礁坑出發-閒置空間的文化資產再利用。
(邱水金老師提到,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關鍵)
到了中午時間,聞到一陣陣香味,原來是礁坑社區風味餐正等著大家,社區運用礁坑三寶為食材,以養生健康烹調概念料理的創意美食風味餐,展現出礁坑特有飲食文化。橄欖富含橄欖多酚,口味微酸顧腸胃;破布子回甘,可開脾健胃;麻竹筍Q 脆可口,味美鮮甜。社區依照季節時蔬搭配料理的風味餐,不只能品嚐礁坑三寶,更能感受到礁坑濃郁的好味道!
(令人垂延三尺的礁坑風味餐)
(有吃過橄欖飯嗎?想吃來礁坑就能吃到啦)
(礁坑涼拌麻竹筍,有古早味呢~)
吃飽後,接下來的是橄欖手工皂DIY體驗活動,社區採用濃縮橄欖葉粹取液及橄欖皂基,含豐富保濕、抗氧化之成分,有效平衡肌膚機能,拿來洗臉及全身清潔,洗過後皮膚輕柔不緊繃,是純天然的清潔聖品!
(將皂基切成小塊,放入鋼杯隔水加熱溶解)
(溶解後加入濃縮橄欖葉精華液,小力攪拌避免出細泡)
(最後倒入模子,放置一段時間等凝固就完成啦)
在等待手工皂凝固定形時,理事長帶領我們繼續遊礁坑,我們來到了礁坑社區人口最密集的部落-三十六崙;三十六崙的意思是眾多山崙之意,部落主要姓氏為王、張兩姓聯姻,大部分是姻親、宗親。
(看到鄉下古厝,讓橄欖力驚呼的合照)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飲水思源公園,聽理事長講故事得知,早年當地是「無水荒地」,社區民眾的飲用水都靠挖「公塘」蓄水或取溪水使用,而礁坑地名就與欠缺水源有關。民國五十年以前,若是池塘無水,就要到小溪挑水,或用牛車搬運,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後來經地方人們奔走,才有簡易自來水設施,鑿井引溪水入井沉澱後,利用水管送到三十六崙山頂水塔,經沉澱、過濾、消毒後,再送到各用戶,因簡易水塔水質堪慮,民國八十年虎頭山頂新建水廠,簡易水塔功成身退,最近決定改建為現在我們聽到的-「飲水思源公園」。
(飲水思源公園到啦~)
(聽著故事,更能理解每個地區的文化背景)
在這次的小旅行中,發現礁坑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地區,但也發現社區人口外流嚴重。在外遊子到都市打拼,居住在社區的老人家獨守家門,早已忘記聚落老家的親人們。像礁坑這個有故事的地方,需要有人繼續說下去,期許這麼有魔力的世外桃源,透過橄欖力的感染力,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橄欖力農村小旅行到此一遊)